曾经梦中走进芭蕾,今天亲临高雅艺术殿堂
来源:图/文:吴强 时间:2017-10-30 点击: 4343
从接到去中芭的拍摄任务,到走进中芭开始拍摄,直到拍摄完成,我的心情都是不平静的。尽管站在面前的已经是第五代的演员,第五代的吴清华,可脑海中不断闪现的却是中央芭蕾舞团从1964年在北京首演,到1971年拍成影片这53年中多个版本镜头和剧照的切换。
是什么魔力这样神奇地把记忆的碎片拼接、串联,蒙太奇般的组合成艺术经典。当我把镜头对准她(他)们,焦点追踪身影和足尖的时候,我仿佛有了答案,是艺术家们的老带新,是中芭精神一代代的传承。
我们面对的不是舞台,没有梦幻般的背景、绚烂的灯光、漫妙的舞姿和柔美抒情的乐曲,画面一次次定格芭蕾的是擦地、大蹲、小踢腿、划圈这些基本功的动作,我眼前却闪现的是《红色娘子军》钢劲与激情的年代。当画面又一次次定格在慢板控制类动作、立足尖、头和肩、迎风展翅、鹤立式这单一舞姿时,眼前分明闪现的是《天鹅湖》中的柔美与抒情。爱芭蕾又喜爱舞台摄影的我,当面对的仅仅是基本功中的小动作,一个半蹲、移重心都会令我聚精会神,面对倒踢、空中、大踢腿更令我赞叹不已。
记忆中的70年代初,舞剧《红色娘子军》搬上了银幕,让许许多多心中有着芭蕾情结的女孩儿走进了她们曾经梦幻中的芭蕾。因此,又有多少女孩儿的床头开始摆放上一双红色舞鞋,代她们走近梦幻中的高雅艺术殿堂。当年舞剧中的一幕场景,深夜的椰林里,吴清华的著名亮相动作,足尖弓箭步亮相和倒踢紫金冠,让多少酷爱舞蹈的观众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也是那张倒踢紫金冠的经典动作的宣传画,成就了多少女孩儿的芭蕾梦。也是在那个时候,人们开始把《红色娘子军》、吴清华、中芭、民族芭蕾舞剧等名词串联起来,收进了梦中的记忆词海。
那个年代的我已成年,有着对艺术的审美与追求,也知道,《红色娘子军》的问世,是中国芭蕾舞真正迈开创建民族风格进程的一步,中国开始有了自己民族的芭蕾。《红色娘子军》从1964年问世直到现在,演出了53年,乃至文化生活高度丰富,观众欣赏水平大幅提升的今天,这部作品仍然具有着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让人惊叹不已。这也是中芭人在那个动荡年代中用智慧和汗水共创的艺术瑰宝。
跃动的身影、律动的足尖不断的一次次在镜头前闪现,我也不停地按动快门,捕捉着记忆中的经典。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被湿润的双眸紧紧地贴在目镜前,眼前的场景变得模糊了,我分明看见姑娘们脊背上的汗水,小伙儿湿透的衣衫......
more热门新闻
- 【复展通知】“现代北京”优秀摄影作品展将亮相酷车小镇
- 北京新闻摄影学会换届大会暨第二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公示
- 北京新闻摄影学会会员退会公示
- 与北京一起向未来!
- “现代北京”摄影展开幕
- 第十三届“爱北京 照北京”之“现代北京”群众摄影比赛获奖名单
- 北京摄影爱好者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隆重举行
- 第十三届“爱北京 照北京”之“现代北京”群众摄影比赛等级奖项获奖作品欣赏
- 第十三届“爱北京 照北京”之“现代北京”群众摄影比赛获奖名单
- 第十三届“爱北京 照北京”之“现代北京”群众摄影比赛佳作奖名单
- “现代北京”第三期网上摄影比赛获奖名单揭晓
- 透过历史看古树: 点将台的后世遗迹
- 透过历史看古树: 三间房处海棠依旧
- “现代北京”第二期网赛 获奖作品赏析
- “现代北京”第二期网上摄影比赛获奖名单揭晓
- 透过历史看古树: 京华深处的东坝烟云
- 透过历史看古树: 慈云寺的历史坐标
- 透过历史看古树: 晨光下的西黄寺古树群
- 透过历史看古树: 金盏乡的两口子树
- 透过历史看古树: 通惠河畔的七叶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