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日出时间  05:21:30   日落时间  19:03:36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透过历史看古树: 慈云寺的历史坐标

来源:  时间:2021-09-15  点击: 417

我们现在所说的慈云寺,常指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的慈云寺桥和慈云寺社区。历史上,慈云寺是修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一座宏大寺庙。今天,慈云寺已难觅踪影,但位于慈云寺桥西北和西南方向的古树,却成为了永不移动的历史坐标,为我们了解古树和探寻历史提供了依据。



位于北京市东方德才学校内的两株古树


慈云寺的兴衰

 

慈云寺,兴盛于清朝的中晚期。《北京寺庙历史资料》中记载:“慈云寺坐落东郊二分署慈云寺村四十三号,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属私建。”另据清朝学者吴长元所撰《宸垣识略》记载:“慈云寺在朝阳门外八里庄,乾隆三十三年敕建,有御书石匾。其中,八里庄指原八里庄村,因距离朝阳门约8里而得名。根据上述史料推断,慈云寺最初为私建,乾隆时期应该进行过官方的修缮,由此变成了“敕建”。1956年,八里庄街道成立时沿用了八里庄村的名字。

 

关于慈云寺的规模,我们在《北京寺庙历史资料》中也可以找到相关记载,“本庙面积共二十亩,房殿共九十三间……庙内法物有观音像三尊,十八罗汉像十八尊,旃坛佛一尊,毗卢佛一尊,四大天王像四尊,哼哈像两尊……另有树七十余株,井一眼,旗杆一根,庙前井一眼。”由此,可见慈云寺的体量和当时在市井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清末,社会动荡,慈云寺逐渐衰落,到建国初期还有部分遗址。直至上世纪50年代,北京开始兴建住宅区,慈云寺才逐渐淹没在了时代发展的浪潮之中。

 

历史的印记

 

遥想慈云寺兴盛之时,必定人声鼎沸、烟雾缭绕、绿树荫浓。那些古树若得以幸存,迄今至少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遗憾的是,2017年朝阳区园林绿化局对古树进行评估登记时,八里庄街道仅剩下了4株,可谓弥足珍贵。


 

北京市东方德才学校内的古桧柏

 

位于慈云寺桥西北方向的两株,在朝阳路的北侧,今北京市东方德才学校内。据介绍,学校所在地原为英家坟地。北京作为六朝古都,很多地名中都带有“坟”字,不足为奇。朝阳路北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被称为“英家坟”,1989年更名为延静西里。英家坟地的墓主是清朝体仁阁大学士赫舍里·英桂。英桂任河南巡抚期间曾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也曾在任闽浙总督时积极加强清朝的海军力量,拟定了外海炮艇章程十二条。中华民国初年,北洋政府编修大型清朝历史史籍《清史稿》时曾为其立传,可见其历史地位。同为体仁阁大学士的,还有大家熟知的刘墉,即荧幕上的宰相刘罗锅。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附属学校内的古侧柏

 

位于慈云寺桥西南方向的两株,在今天的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附属学校内。这里曾有一座关帝庙,后改为了英家祠堂。“关帝”是三国时期名将关羽的另一称呼,因被儒教尊为关圣帝君,故得此名。清雍正时期,关羽被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相对。自1949年建校时,这两株古树就一直驻守在校园里,见证着学校的发展。

 

交织的生活

 

如今的慈云寺,已不再是繁盛的香火之地。英家坟地、关帝庙和英家祠堂,也已不再具有历史上的意义。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中,它们都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古树也与人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既有保护古树健康生长的管护人员,也有见证古树新生命的市民,还有接受古典文化教育的学生一代。他们的所做、所见、所感,共同构建起了人与古树不可分割的关系体系。

古树与人正在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古树保护过程中,朝阳区园林绿化局对它们关怀备至,在树干的四周建起了或高或矮的围栏,让它们在时空的变幻中拥有了专属的生长空间。除了定期浇水、剪枝、施肥以外,还加强了病虫害防治、多种措施复壮等,充分体现了日常保护与特殊护理相结合的理念。而在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附属学校,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认识关帝庙和古树,学校还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古典文化教育,促进“学”与“思”的转换,培养学生们爱护古树的习惯。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历史中的慈云寺,如今已被车来车往的繁华交通和成片的小区楼群所取代。我们循着古树的脚步走进历史,也在历史的延续中发现古树,这个过程饶有趣味,但也为世人敲响了保护古树的警钟。



电话:010-64172387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石各庄路5号

Copyright 2011-2014 北京摄影爱好者协会 All Rights Reseved 京ICP备100332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