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日出时间  05:23:58   日落时间  19:02:29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透过历史看古树: 弥陀古寺的夏天

来源:  时间:2021-08-04  点击: 520

北京的夏天,鲜有江南的烟雨蒙蒙,但更多的是雨后的清爽。看雨滴拍打水面的泡影,听铿锵有力的雨声,却也别有一番滋味。雨后游弥陀古寺,听蝉声叫醒了夏天,顿悟光阴荏苒中,人间烟火最是真切。



雨后的弥陀古寺


雨后初晴,弥陀古寺被郁郁葱葱的树木覆盖着,周围便是居民生活的小区。不同于大多数古寺修建于僻静之地,弥陀古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绿色家园媒体村天居园小区内,就在我们的身边。


弥陀,是阿弥陀佛的简称,意译为无量寿佛。北齐卢思道《辽阳山寺愿文》曰:“愿西遇弥陀,上征兜率”。其中,“上征”是上升的意思,“兜率”是佛教所指的第四层天。诗句的整体之意,显而易见。事实上,佛教自古印度传入我国后,逐渐在国人的信仰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散布于中华大地上的多座弥陀寺,在历史的烽火中有些最终走向了衰败,有些依然保留至今,北京弥陀古寺便是其中的幸存者。



弥陀古寺所在地原属于洼里乡。洼里的名称源于地势,洼里乡的名称取自乡域内的洼里村,具有5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弥陀古寺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重修,后又逐渐塌毁。民国时期,村民自发集资再次进行了重修,现存南殿脊檩上仍题有“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吉日重建”字样。解放后,弥陀古寺曾用作学校、印刷厂。1991年,弥陀古寺被洼里乡羊坊村大队接收。2003年,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洼里乡部分土地被用于修建奥林匹克公园。2004年,洼里乡更名为奥运村地区,并在乡政府原址成立了奥运村地区办事处。2007年,建设绿色家园媒体村天居园小区时,弥陀古寺的原址被保留并进行了全面修缮,成为了奥运记者村的“人文奥运”景观,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和运动员展示中国特色文化。


墙外的满目苍翠


弥陀古寺今日已经丧失了寺庙的功能,但在繁华的城市之中,依然保存着古建的典雅与固有的清净。现在,古寺尚存山门一间、南殿三间、北殿三间及东配殿三间,东侧耳房基址尚存,成为了北京城中一处典型的历史符号。


雨后的天空,渐渐现出淡蓝色,朵朵白云悠然飘荡,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味道。信步前往,除了想巡游古寺,也想再次领略一下寺中古国槐的魅力。


说起古寺与古树,二者常常相伴。古寺是溢满佛香的清修之地,古树则因着岁月的变迁而独具韵味。不知是因为清修之人对万物的怜爱,还是随着庙宇中的神佛一同受了香火的供奉,古寺中的古树大多生机勃勃,给人厚重之感。



弥陀古寺中的古国槐,种于清朝年间,迄今已有210余年的历史。临近古寺,还未到门前,便望见它从寺中耸立出来,形如一把巨伞,高大茂盛,遮天蔽日,不觉加快了脚步。来到寺门前,却发现铁将军把门,不由得想起宋代诗人叶绍翁的诗句“小扣柴扉久不开”,心生遗憾。


往日游古寺时,听管理人员介绍,寺中的古国槐颇受市民的喜爱。春夏之际,停僮之时,常有人前来与古树合影。到了冬季,白雪飘落,还有摄影人专门来拍照,一展国槐的飒爽英姿。寺中看古树,多于树下仰望,枝叶分散,难以望尽。如今,只能站在寺门外看古树,却获得了不同寻常的视角。相比令叶绍翁欣喜的一枝出墙红杏,古国槐的庞大树冠带给人的却是满目苍翠,大可一饱眼福。




古树的全面保护


唐代诗人李怀远有一句“庭槐岁月深,半死尚抽心”,描绘了槐树纵然树干已呈半死之态,枝叶还是会抽出新芽。

历经两个多世纪的洗礼,弥陀古寺的古国槐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然而,如同人上了年纪会多病,树亦如此。细心的朝阳区园林绿化局工作人员在巡查中发现了古树的贵恙,在2019年对弥陀古寺古国槐进行了彻底的专业技术复壮,实施了修复空洞、刷防腐、悬空大叉做支撑、拉纤等一系列措施,为“老人家”解决了基础病的困扰。随着分级管理和古树名木责任书的签订,街道属地、管护单位的更多力量也加入到了对古国槐的保护中,树势逐年茂盛。人间烟火袅袅,蝉声叫醒了夏天,远眺古国槐,便知弥陀古寺的夏天来了。




电话:010-64172387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石各庄路5号

Copyright 2011-2014 北京摄影爱好者协会 All Rights Reseved 京ICP备10033299号-1